自從唐代詩人崔顥寫了《
黃鶴樓》千古名篇以后,漢陽增添了幾處以崔詩之意定名的景點。首先有宋太平興國年間建于郡治前門的"白云樓",以"白云千載空悠悠"之意定名。該樓與大江彼岸的黃鶴樓遙相呼應,互為襯景,吸引了多少遷客騷人登樓眺望"鄉(xiāng)關",抒寫思鄉(xiāng)之情。然后官紳集資在漢陽郡治東北江邊修建了一座"煙波亭",以"煙波江上使人愁"的詩意命名的這座古亭毀壞以后,人們又在禹功礬禹稷行宮左側建起一座"楚波亭",后毀于大風。
明嘉靖中年 ,漢陽知府范士箴倡議在楚波亭舊址上再建一座規(guī)模較大的閣樓,竣工后,取"晴川歷歷漢陽樹" 之意,命名為"晴川閣"。晴川閣"削壁沿江斷,危樓傍水懸,窗飛衡岳雨,門過洞庭煙",與武昌黃鶴樓、湖南岳陽樓、當陽仲宣樓被人譽為楚中四大名樓。有人甚至評論說,晴川閣之景色超過了黃鶴樓。請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稱:
樓臨江東向,軒豁開爽,遠勝黃鶴。蓋龜山之首,走江中數百步,而大江橫過其下,左右無遮蔽,與市廛稍遠?v目所之,山水之情,與精神融洽,不如黃鶴之散漫無章,可謂后來居上矣。
晴川閣與黃鶴樓一樣,也是屢毀屢建。1852年(清咸豐二年)毀于大火后,1864年(同治三年)由清廷撥款重建,知府鐘謙鈞主持其事。光緒年間進行修茸,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晴川閣題聯(lián)日:
洪水龍蛇循軌道,
青春鸚鵡起樓臺。
至于登臨晴川閣的景與情,《湖北舊聞錄》著錄《遂初堂集》中的一首詩,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:
大別山頭一閣雄,嵐光樹色遠連空。
窗涵夢澤三秋水,袖拂蘭臺萬里風。
鐵鎖不消吳國恨,蟲書猶紀夏王功。
懷鄉(xiāng)覽古無窮意,并在飛帆落照中。
1934年中秋節(jié),一場特大風災過后,晴川閣成為一片廢墟。1984年后開始了重建工程,通過設計和施工人員的精心設計,精心施工,可以說,"今閣勝古閣"的重建目標業(yè)已實現。
"晴川歷歷漢陽樹" 中的漢陽樹,本來是崔穎泛指在黃鶴樓上所見大江對岸的各種樹木。而到了現代,人們卻往往把原鳳凰巷11號后院的那株古銀杏樹(俗稱白果樹)稱為"漢陽樹"。